2019年11月3日 星期日

[墾丁遊記] 黑夜比白天精彩,您所不知道的國家公園『社頂公園夜間導覽』

這次來墾丁盡是安排一些以前沒有玩過的行程
例如:社頂公園夜間導覽、萬里桐浮潛、密室脫逃、
飛靶練習 (雖然我沒有下場,但看大家玩也算是開了眼界)

當然有些行程是每次來墾丁必走的行程
例如:白沙灣 (這是小孩們最愛的沙灘)、逛墾丁大街心花越式素食

這次墾丁行的遺憾就是南仁湖的導覽沒有排到
(因為雙十連假人太多了,已經滿團,
此導覽需一個禮拜前預約,只好下次再來囉~)


之前來社頂公園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特別的地方
這次安排了夜間導覽,讓我們對社頂公園完全改觀
原來夜晚的社頂公園是這樣的熱鬧,這樣的有故事

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屏東恆春半島上的石灰岩台地,
其中的社頂部落更是墾丁國家公園中第一個發展生態旅遊的社區。
社頂自然公園占地180公頃,植物多達三百多種

這次的導覽除了碰到很多的小動物小昆蟲外
還碰到了黃裳鳳蝶破繭而出,
導覽員林大哥說他帶隊12年第一次碰到, 
我們真的是很幸運~ 耶~ 灑花~

平時很酷只顧滑手機的青少年還有義呀
意外的認真,全程緊跟著林大哥的腳步
聽著林大哥述說著關於這個公園的故事

而廣廣呢自從看到龜殼花後就不斷嚷著要回家... XD



讓我們一起來去探險吧~

晚上19:30在社頂旅遊中心集合,整個導覽約1.5~2個小時
遊客中心有雨鞋(防...)、斗笠(防樹上不明生物掉落)、登山杖(打草驚蛇用)可供借用



導覽開始



PS.導覽中有許多的專有名詞當下聽聽,回來全忘光了
所以大部份的資料都是回來後才google的
感恩大衛哥,T爸幫忙提供了關鍵的"名字"
我才有Key word可以google

這將會是知性感性的一篇
看完這篇肯定讓您收穫滿滿!!



斯文豪氏赤蛙,中大型蛙類,體色多樣,背部常見綠色、褐色或綠褐色交雜成迷彩樣,有斷續但不明顯的背側褶,趾端膨大成吸盤
習性:特別喜歡棲息在水流不太急速的溪澗環境中或是瀑布附近,白天常躲在石縫中,發出單音的『啾~』很像鳥叫聲,因此又被稱做鳥蛙,夜間則常停留在潮濕的山壁或溪邊石頭上。趾端膨大成吸盤可以適應溪流環境。



台灣大蟋蟀,台語俗稱肚猴(tō͘-kâu)、肚伯仔(tō͘-peh-á)。常會與螻蛄混淆。台灣地棲性蟋蟀約有50多種,只有台灣大蟋蟀是挖地穴,並居住於地穴中,因此台灣人的童年時光常有「灌肚猴」的記憶。



椰子蟹,椰子蟹在台灣分佈於恆春半島、綠島、蘭嶼、東海岸最多
椰子蟹是陸寄居蟹科中體型最大的,體重最高可達6kg。
(台灣列入保育纇的甲殼類動物)


蚰蜒,又被稱為蜈蚣的舅舅,當然是因為它有非常多的腳囉
蚰蜒原為地中海的特有種,但現在在亞洲也可以看到牠們的足跡


灶馬,灶馬是穴螽科(學名:Rhaphidophoridae)動物的俗名,又稱灶馬蟋蟀,是一種屬於直翅目劍尾亞目的昆蟲,有說法表示成語「蛛絲馬跡」之中的馬即指灶馬。



龜殼花,牠天然的保護色充份的溶入環境之中,
一堆人走過沒人發現,但牠卻被廣廣看到了
自此廣廣也就一直黏著媽媽嚷著要回家了 XD

特徵:
1.頭部大呈明顯三角形、頭頂常有斑紋分布。
2.體背以褐色或紅褐色為主。
3.頸部至尾部有大小不一的菱形深褐色斑紋。

生態: 廣泛分佈於全台中低海拔地區。棲息於丘陵等淺山環境,也常出沒於耕地、果園等,喜歡捕食鼠類等小型動物。



拉都西氏赤蛙,拉都希氏赤蛙屬於中型蛙,體長約4-6公分,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背上那兩條突起來的側褶,就像多疊了一層皮在那裡。
拉都希氏赤蛙因有具辨識度高的粗厚背側褶,加上分布廣泛、適應力強對棲息環境比較不挑剔,水田、池塘、水溝、甚至是路邊的積水…等各種靜止跟流動的水域環境都有機會看到牠們的身影,因此可說是觀察者入門蛙種。




赤尾青竹絲,雌蛇在身體和腹部交接處有一條白色的細縱線,雄蛇除了有此白色的細縱線外,在白線下還緊接著一條紅色的細縱線。

夜行性的牠們採取「坐等型」的覓食策略,也就是不動如山地待在原地,透過雙眼跟鼻孔間的感熱頰窩,感應傻傻路過的獵物後再出擊。最愛的食物是蛙類。

在台灣危險性比較高的那幾種,被統稱「六大毒蛇」:赤尾青竹絲、眼鏡蛇、龜殼花、百步蛇、鎖鏈蛇、雨傘節。赤尾青竹絲是其中唯一非保育類的,由於數量多、分布廣,是台灣最常見的毒蛇,咬傷人數也高居六大毒蛇之冠,但由於毒性不高、出毒量少,致死率其實是最低的。





無患子,猛一看是不是很像是龍眼

無患子與荔枝跟龍眼同屬無患子科,學名Sapindus是saponis indicus的縮寫,意思是「印度的肥皂」,因為它那厚肉質狀的果皮含有皂素,只要用水搓揉便會產生泡沫,可用於清洗,是古代的主要清潔劑之一,一直在亞洲各地區用到20世紀初,但工廠清潔劑誕生後,卻因為價格和生產問題乏人問津,加上無患子不是很適合公園植栽的樹種,也沒有食用價值,可耕地上個體幾乎被砍伐殆盡,現代年輕人已經幾乎完全不知道其除污功能。



咬人貓,咬人貓(學名:Urtica thunbergiana)別稱蕁麻、咬人蕁麻或刺草等,屬蕁麻科蕁麻屬植物,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植株高約70-120cm。咬人貓原產於於中國及日本,台灣分布於海拔約500~3000公尺山區之陰暗潮濕林下。咬人貓為蛺蝶科大紅蛺蝶幼蟲的食草及寄主之一。咬人貓莖葉均具有尖銳刺毛,人若觸及疼痛難忍,故而得名。

咬人貓全株披鐘乳體杆狀焮毛,若碰觸到,針刺將注入蟻酸,疼痛難耐,且需要經過一至兩日的時間這種疼痛才會消除,但可用阿摩尼亞或尿液塗抹以酸鹼中和的原理來減輕疼痛。但將其新鮮葉片搗成汁液可治毒蛇咬傷。歐洲人則使用咬人貓的葉片治療糖尿病。全株有活血、祛風及止痛等功效。





黑點大白斑蝶,又稱大笨蝶
大笨蝶稱呼由來,因為它從小食草有毒的爬森藤,吃久了自己也身懷毒性,所以就沒有動物想吃它,它就可以悠哉地慢慢飛,因為飛得緩慢,所以被稱大笨蝶


大笨蝶的幼蟲

大笨蝶的蛹





黃裳鳳蝶,黃裳鳳蝶是台灣本島蝴蝶種類中體型最大者,本屬3種,本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,全台都有分布但以墾丁、台東地區較常見。

因棲地破壞及商業採集壓力,黃裳鳳蝶族群量於1970年代開始大量減少,1989年由行政院農委會公告為第二類「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」,近年則因族群量有增加趨勢而於2009年保育類昆蟲名錄進行修訂,調整為第三類【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】。

林大哥帶團12年這是他首次看到黃裳鳳蝶破蛹而出,我們真的好幸運!


蛹腹背有2對角狀突起,蛹散發出金黃色的光澤。




津田氏大頭竹節蟲,牠是台灣特有種,只啃食林投葉,屬於二級保育類昆蟲



螢光蕈,多雨的季節裡,在墾丁的竹林裡可以遇到神奇的綠色小精靈。螢光蕈「出菇」後,約可存活三天,它是一種發光真菌,在國外,北美洲居民稱呼這些發光蕈菇「狐火」、「鬼火」,日本則稱為「夜光茸」,在台灣有「夜精靈」之稱。人類對發光植物瞭解和研究不多,螢光真菌為何會在夜間發光仍是謎。

如果有帶腳架的話就可以長曝螢光蕈,一定很夢幻


導覽結束,這裡是出口

林大哥在跟大家解釋社頂部落的發展史

陳小羊意猶末盡跟林大哥聊個不停

這是自然掉落的鹿角哦

在遊客中心旁邊發現這特別的花朵棋盤腳



班卡拉左旋蝸牛,據說世界上大部份的蝸牛都是往右旋的,牠算是稀少中的異類
隔天清晨發現營地四周好多班卡拉,到處爬來爬去




我們是在我愛墾丁網站預訂,可線上刷卡哦!

以下是網站上的注意事項

活動時間:(需提前3天購票)
  1. 此票卷需要2人以上報名才成行
  2. 全程約2小時,集合地點:社頂公園旅遊中心(無接送,請自行前往)
  3. 預約時段:19:30 (請提前10分鐘報到)
  4. 社頂旅遊中心 → 社頂公園 → 社頂生態園區 → 社頂公園旅遊中心聽風配點心
票卷包含:
  1. 此票卷為7歲以上的成人優惠票,兒童票(4~6歲)點我前往 夜間生態體驗遊程 (4-6歲)
  2. 導覽員安排、解說費用、點心
  3. 保險:請於備註欄提供所有參加者的姓名/ 身分證字號(國外人士為護照號碼)/ 出生年月日(用於申請進入保護區,為一次性使用,報名完隨即銷毀)
注意事項:
  1. 未滿3歲的小孩(無須購票)需由家長抱著,社頂公園不提供手推車
  2. 全程皆須步行,請評估自身體力狀況;如有特殊症狀者或需求,請於活動前主動告知,以確保您的安全
  3. 請穿著長褲、包覆性鞋子(如:布鞋、雨鞋),並自行攜帶飲水
  4. 螢火蟲有季節性(6~9月);夜間自然觀察時,每隻動物受閃燈拍攝請全團不超過5次,非必要請勿抓取動物,摘取植物
  5. 不得攜帶寵物參加活動
  6. 活動採預約人數制,恕不接受非報名人員隨團旅遊

歡迎大家來社頂公園體驗不一樣的生態之旅~



墾丁全紀錄
 [墾丁遊記] 小朋友的浮潛初體驗『萬里桐浮潛』
 [墾丁遊記] 黑夜比白天精彩,您所不知道的國家公園『社頂公園夜間導覽』
[墾丁露營] 感恩好心老闆收留,好人會有好報的『墾丁青山露營區』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澳洲我們來啦 (day5) [Fraser Island / 費沙島] Part 1

此次來澳洲的重點行程,世界第一大沙島 為了它我們可是半夜三點就出門了,出門時氣溫約4度 它距離布里斯本約有300KM,大概要開車3.5小時到Rainbow Beach等接駁車 此行費用大人330*2,小孩230*2,共1120澳幣,約台幣 $26,880 此費用包含飯店...